苑裡 這個地名是來自於客家語四縣腔內的「彎里」 作為地名,
為了有更加美麗的名稱,也稱為「灣麗」有點閩南語的諧音。
這次是透過勞動部所舉辦的微旅行團來踩線,深入了解地方社區生態、產業等資源及特色。希望透過漫遊體驗活動,能讓更多民眾親身到這走走,也歡迎有想法的年輕人能激勵改變未來願景邁進。
踩線路線:
金良興觀光工場 東里家風
藺草文化館
朵妮小手烘焙
台灣藺草學會
山腳國小日治後期宿舍群
裡面有豐富又特別的介紹哦!!您一定要看到最後~
第一站~苗栗最早的隧道窯場:金良興觀光磚廠
金良興磚場 創立於民國62年,以生產優良質量的紅磚聞名,是苗栗境內最早的隧道窯場。因隨著磚瓦市場需求漸減,磚窯廠們也陸續關廠,目前苑裡就僅剩下金良興磚廠一家了。
金良興磚廠為了推動磚瓦產業文化與地方特色發展,於民國93年成立「灣麗磚瓦文物館」,是一個以「紅磚塊」為主的觀光工廠,目的在於讓遊客們可以更瞭解這傳統製磚技術的產業。而且現在工廠也仍還有在運作哦!!
在廠區內,各處的造景都是使用紅磚頭藝術建造,就連門口也不例外,就算是帶小朋友來這也很適合哦!
一進門就可以看到碩大高疊起的磚頭迷宮,這可是每年春節至元宵時,會用紅磚建造的『磚窯行春』,而且磚頭迷宮還上過 discovery 介紹哦!!
每年都有結合各主題、民俗節慶等活動。
看到這類磚物製品就感覺好有歷史回味哦!!
會讓人懷念起~以前阿嬤那年代,說真的,如果不好好保存文物,小孩們日後也都沒機會可以再看到以前的樣貌了。
這也是為何,現代人總是會愛去那些復古的店體驗原因。
^^ 哈哈,我也不例外。我為了就是讓小孩們可以更了解古時候的生活,也一方面會希望他們知足嘍!!
有時候看到這類古物時,都會感覺以前的東西好用,又耐用^^
而且有它的意義存在著呢!!
透過導覽員的解說,可觀察礦土經粉碎混煉成型、乾燥、入窯燒成、分裝的製造過程,還有一條隧道窯開放供民眾參觀。
於每年9月時,這裡也會舉辦磚雕活動,已成為苑裡歷年來重要的節慶活動了。
另一個區域為商品販售處 & DIY館區,這裡的每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磚雕DIY 350元,彩繪杯墊DIY 180元
電話:037-746368
營業時間:週二~週日9:00~17:00 周一公休
地址: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錦山71之17號
備註:園區參觀門票全票100元 (可抵50元消費).優待票80元
平日導覽15人以上團體預約 。六、日定時導覽:11:00、13:30、15:30
第二站~各大古劇拍攝地:東里家風
東里家風 是棟傳承文化藝術與先民生活歷史痕跡的百年三合院建築,
結合古蹟文化與觀光休閒,提供了導覽、民宿、餐飲等服務。
現今已被苗栗縣政府登記為三級古蹟,是個歷經130多年至今仍保存完善的古厝。因此古厝亦成為各大電影、電視的熱門拍攝場景。
遊客們除了可以參觀古厝的歷史文化,體驗早年富裕人家居家生活,
並可安排遊程深入了解苑裡小鎮農漁牧山海純樸風貌。
每一處的古厝都各有特色唷!!
這個是『酸柑茶』四季皆宜的潤活喉開胃茶飲,也是苗栗客家地區的特產。
一般酸橋茶製作的過程相當費時費工,在取得原料酸柑或柚子後,由蒂頭周邊挖出個小圓蓋,將果肉取出與茶葉攪和後,再塞填回去酸柑皮囊內,加蓋後再以繩索綁緊,然後經過蒸熱殺青等殺菌手續,再取出曝曬。曝曬要經過4次板壓,促使酸柑的形狀變成扁圓形的成品。於每次板壓1次,酸柑因乾縮,身上的綁繩就會鬆脫,要重新再捆綁,非常費事。
酸柑茶以陽光曝曬殺菌,可以維持柑桔類果及的風味,因此天晴時都要忙著曬酸柑,越曬越黑,所以成品都曬過4年以上才出售。
因為重複曝曬乾燥的過程中,脫水程度高,製成後堅硬如石頭,經久不變味。如果未經曝,做好即可煮泡飲用,酸柑茶內的原料滋味尚未溶合,喝起來會有青澀的味道。
許多嚐好飲用酸柑茶的人說,酸柑越陳越有味,飲用起來較為溫和,且清甘圓潤、吐氣芳香。
(資訊來自於此https://goo.gl/xhp9rZ)
到達東里家風時也剛好中午了,就先來吃個『割稻飯』。
『 割稻飯 』是以前在稻子收割時才有的,因為割稻辛苦,所以於收割時都會請鄰居、好友們幫忙,然後主人家會準備較為豐盛的飯菜來慰勞。
桌上的菜餚澎湃到有如過年那樣的豐盛滿桌。
每樣菜色也都各有特色的好吃,但可惜早餐吃太飽,能吃下肚的空間有限。
吃飽飯後就是深入導覽的時候嘍~
老闆娘訴說著曾經身無分文的經歷而定居於此,以前老舊的土埆厝&一堆雜草的樣貌,都被人稱為是鬼屋,也沒人敢來。
歷經老闆娘一點一滴的辛苦修繕重建,將這些殘缺不全的土埆厝全部重整,也幫助政府以公益為目的,協助收留更生人、精神病患、老人等不被大眾們接受的人們,給予工作和居住地方。
在修繕重整的期間,剛好碰到個機緣,有許多鄉土劇等單位發現此地,老闆娘也為了幫助老人、小孩們,可出一份心力賺些小額收入,兼作臨時演員。
劇組們一待就是10年多之久,這裡也自然變成鄉土劇的拍攝地。
就連原本固定每天都在打針的病患,在這靜悠、放鬆,沒有任何慾望的居住著,給予工作,生活甘之如飴,心靈上也得到寄託,自然的身體就健康起來,後來也變跟正常人一樣了。
想想,還蠻對的~
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心魔,一個天使和一個惡魔,即為善惡兩面。
有時候為了一件事情而糾結著,過不了自己那關,就是要看自己如何選擇。
當你決定不再在乎了,生活也就自然好起來。
這區屬唯獨殘缺不全的土埆厝,是唯一僅存見証歷史的土牆。
東里家風給予需要關愛的人們工作,也訓練老人做導覽員,老闆娘無私的奉獻,就是為了延續古厝。((感動....))
於東里家風 可以看到許多顆百年老樹,也沒什麼蚊蟲叮咬。
老闆娘特無私分享,也歡迎大家可以跟老闆娘交流學習自然農摘法的防蚊技術,讓大家一起來愛護自然生態,守護地球。
做法就是~先到山上找一顆靈芝,於靈芝下面的土帶回去,裡面有麴菌,然後與 " b坑 " (這個名稱不知是否對錯?!希望知道的人更正) 與水混合培養。
然後於每到夏天時,就要開始勤勞的每一周噴撒一次,以自然農摘方式處理蚊蟲,這樣防治也對於環境友善。
那最後也就一定要來體驗穿著古裝嘍~
這裡不論是婆婆媽媽們或是年輕人、親子們,都很適合到訪的觀光景點之一。
離開時,還可以順便購買些伴手禮哦!!
電話:037-853158 FAX:037-853167
地址:苗栗縣苑裡鎮苑坑裡2鄰8號
營業時間:週一~日AM8:00~PM5:00(住宿者不受此限)
《收費說明》提供餐飲‧民宿‧古厝導覽解說‧農村採果樂活動
住宿價格:每間3500元(四人房,含早、晚兩餐;假日不加價)
◎ 用餐:
團體 (10人以上),提供有1500元、2000元、3000元;團體指定用餐價格另議
宵夜:每人30~50元(視菜色樣示);現磨咖啡:50元
個人體驗套裝行程+割稻飯 500元
為維護百年古宅,避免同時間參觀人數過多,請事先預約。
第三站~以藺草生態及編織文化為主題:蘭草文化館
早期藺草蓆帽是苑裡鎮著名的外銷產業之一,但隨著產業沒落後,為了紀念藺草給苑裡所帶來的貢獻,而利用早期農會的舊糧倉改建成現在的「藺草文化館」。
這裡以藺草生態及編織文化為主題,展示傳統草編織技藝,還設置了藺草體驗區、DIY教室、簡報區、戶外活動區等,還有庭園餐廳可以在這用餐唷!!
很適合半日或一日聚會悠閒的好地方。
藺草(右,淡水草) & 鹹草(左邊。鹹水草),2種草看起來的樣貌很相似,容易被混淆。(^^不近看,都會認為是一般草。哈哈)
藺草很有特色,它長三角莖狀的,而且摸起來也很軟。
那鹹草很常被拿來綁豬肉用,它主要生長於鹹水區域,
館內也是有用鹹草製作成品。
藺草文化館的戶外造景整理的,讓人感覺很舒服、放鬆,而且春天到來,還可以兼賞櫻花。
館內有詳細的記載從採收至製作,資訊豐富多元,也多項成品展示,感覺由以前日常用品等都是使用藺草製作,方便又實用。
因為草編技術繁瑣,且秏時又累人,所以以前的婦女如果會編織的話,在家裡地位也變得很重要哦!!
現場仍有阿嬤仍持續製作中~
礙於時間有限,這裡只有簡略停留而已,所以還沒來得及好好仔細逛看。
未來一定會再帶家人一同前往逛看&用餐。
那剛才前面有說,「藺草文化館」這裡還可以用餐唷!!
看菜單感覺,他們的餐點算是多元又豐富,而且價位平實。
藺草文化館
電話:03-7741319
營業時間:AM9:00-PM17:00,星期一休館
地址: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彎麗路99號
備註:館內免費參觀,導覽清潔費30元、藺草編織體驗含清潔費100元,以上兩項服務需事先預約。
位於「藺草文化館」對面,還有間有特色的甜點哦!!
第四站~顛覆想像。布丁創意吃法:朵妮小手烘焙
朵妮小手烘焙,是兩個都市女孩的創業結晶,以在地、手作、有機為理念,提供給消費者安心烘焙的產品。
主打商品,以在地牧場現擠生乳及精選土雞蛋,推出老少皆宜的搖搖生乳布丁。
而且在台北也有門市,可以前往採購哦!!
店內小而美,且很有特色設計。
而且發現...店旁空地,還有個高架觀景台,就是觀看著名彩繪稻田的地方。
( 那時略聽店家說,好像是約3月中旬至4月初吧?! 如有誤再請更正。)
搖搖生乳布丁,口味多元,多選擇,也各有特色。
另外很有特色的地方,就是布丁杯 & 藝術包裝,完善的將湯匙「穩搭搭」的固定住,美觀又方便拿取。
店內除了主打「搖搖生乳布丁」外,朵妮還有販售其他甜點產品哦!!
搖搖生乳布丁,有3種吃法,也可以3種溫度吃法,每個口感都各有不同感受。
第一口淺嚐純淨生乳的滋味;第二口品嚐那土雞蛋製成的綿密又香濃滑嫩布丁;第三就是輕輕上下搖晃,牛乳自然的與底部焦糖混合,可以直接一起飲用。
搖搖生乳布丁,方便又特別,不論任何年紀都適合食用,而且就算是冬天也適合溫熱來吃。有別以往所吃到的布丁,它們以最天然的手作方式製作。
電話:03-7741012
營業時間:9:00~18:00
地址:苗栗縣苑裡鎮彎麗路100號
第五站~台灣藺草學會+山腳社區+山腳國小日治後期宿舍群
台灣藺草學會,致力傳承苑裡藺草工藝,將藺草文化再次復興,積極推廣,也不斷推動多元化的編織活動。
讓人不忘傳統民俗文化,平時這也都會有婦女們在此編織,也是為了不要讓這項技藝流傳。
更加詳細的了解每位師傅所處理的領域各不同~
這個稱為『析草』,能夠擔任處理這位置的人,算是層級很高才可以做的哦!!
這個步驟是在於要編織前,用針將草分成單片,然後經搥草、揉草後才能進行編織。
每個成品都是藝術,又實用,而且這摸起來材質超軟,也很舒服。
手藝好到是完全看不出頭與尾所編織於何,感覺就是一體成型的成品,感覺超厲害、佩服的。
親身來體驗製作小鹿~
本來初試做了2次,仍感覺複雜、困難,但多次嘗試就漸入佳境 ^^,也可以大略了解如何編織了。
但是如果沒常練習,還是會給它忘記,算還蠻不錯的體驗製作。
台灣藺草學會的對面,剛好就是山腳國小,學校的圍牆面使用苑裡有名的紅磚瓦片製作,記錄著苑裡的歷史故事。
山腳國小內也有些裝置藝術展示著哦!!
導覽員說,這國小的大門永遠開放著~就連晚上他們也不會關起來。
所以這裡也是個不錯逛看的地方,好天氣,可以順便讓小孩們於這跑跳,又可以欣賞多顆綠樹。
位於國小旁的「日治後期宿舍群」,日式傳統民居建築。
「日治後期宿舍群」興建於1937-1944年間,以前是提供給老師們居住的。
外覆檜木板,見證日治後期簡便的日式宿舍形式。
整修後的校舍內,設置藺草產業的手工藝品展示。
精緻、細膩的製作~
藺草除了草帽外,也可以製作成一幅詩詞畫作為展示品呢!!
代表作~超大草帽。
可以這樣靠背坐著,也可以坐於帽頂上頭,還蠻堅固的。
電話:037-744252
營業時間:周一至周五8:00~17:00
營業時間:周六至周日8:00~17:00
地址: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14鄰378號